随着历史的推进,鲜卑族南迁,逐渐与汉民族融合。乌桓人则在魏晋时期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。鲜卑人留在了东北及蒙古草原,最终发展成了柔然。柔然后被突厥所灭,突厥又被唐朝击败。继而,契丹人崛起,占领了草原,建立了辽国,并在其鼎盛时期,疆域横跨广阔的北方,包括现今的俄罗斯远东地区。
辽国灭亡后,蒙古人趁机崛起。1206年,蒙古各部统一,由乞颜部首领成吉思汗建立了“大蒙古国”。然而,成吉思汗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强大。尽管他一生征战,曾向金国发起进攻,甚至进行过第一次西征,但他的疆域仅限于草原及其北方。蒙古帝国的真正辉煌,实际上是成吉思汗的四个儿子所创造的。
成吉思汗死后,他的二儿子窝阔台继位,继续发动西征。术赤的长子拔都在西征途中建立了“金帐汗国”,并一度统治了从东欧平原到西伯利亚的广大地区。窝阔台去世后,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开始分裂。随着忽必烈的胜利,蒙古帝国逐渐进入了衰退的阶段。1368年,明朝的建立标志着蒙古对中原的统治的终结。
尽管蒙古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,但它并没有灭亡。蒙古人回到了草原,过上了游牧生活。蒙古分裂成了东西两大部分,分别称为“瓦剌”和“鞑靼”。这些部落各自为政,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蒙古社会发生了变化。明末时,漠南蒙古的各大部落之间因商贸利益发生了争斗,科尔沁部选择依靠满洲的“满清”势力,最终满清逐步统一了这些部落。与此同时,漠西蒙古的准葛尔部逐渐脱离了大清的控制,并与漠北蒙古发生了冲突。最终,康熙帝出兵平定了准葛尔部,标志着大清对蒙古的全面征服。
大清对蒙古的管理分为“内属蒙古”和“外藩蒙古”。内属蒙古完全由清朝管理,属于“蒙八旗”的一部分,成为了清朝的子民。而外藩蒙古则由当地首领管理,清朝对这些地区的控制相对松散。漠北的蒙古人,因远离中原且长期未受大清的关注,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。
尽管大清当时对这些蒙古部落的管理极其苛刻,但他们的土地资源和战略位置使得沙俄产生了浓厚兴趣。沙俄逐步向东扩张,并逐步侵占了漠北蒙古的牧场,向大清提出挑战。随着沙俄的不断推进,清朝与沙俄签订了一系列条约,最终确立了国界。
尽管外蒙古的实际控制逐渐向沙俄倾斜,但大清依然试图保持对外蒙的影响力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外蒙逐渐陷入了动荡。1911年辛亥革命后,沙俄支持外蒙独立,试图将其作为“自治区”控制。经过多次政治博弈,外蒙最终在1946年独立,成为了一个正式的国家。
这一切的背后,不仅是外蒙古的利益争夺,还折射出大清政府在处理蒙古问题上的无力和迟缓。外蒙的独立,也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